传真:
电话:
邮箱:
邮编:
地址:
(接上期)
总算要把宋代的陶瓷情况介绍完了,景德镇留到元朝说,今天介绍建窑。
建窑
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,在宋代以盛产黑瓷而闻名于世。
黑瓷原本来自青瓷,青瓷的釉汁中的含铁量如果达到饱和状态,就能烧出纯黑色。
由于含铁量高,在高温烧制时釉面就会产生奇特的花纹。其中典型的有“兔毫”、“油滴”和“曜变”及“鹧鸪斑”等,这些也是黑瓷的品名。
黑瓷兔毫
黑瓷油滴
曜变天目
鹧鸪斑
北宋宋徽宗时期,盛行斗茶,而所用之茶并非唐代陆羽所推崇的绿茶,而是发酵过的红茶,茶色贵白,所以宜用黑瓷茶具陪衬。宋徽宗赵佶还在《大观茶论》中写道:“盏色贵青黑,玉毫条达者为上,取其焕发茶彩色也。”
有了皇帝的推荐,建窑的黑瓷火了,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成为了爆款,还得了个专用的名字叫建盏。
建盏不但成为了贡品,还流传海外,在日本和韩国都非常重视,备受欢迎,在日本也有个专用名字叫\"天目釉\",据说是被誉为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从浙江天目山带到日本的而得名。
南宋以后,天目釉的制作方法失传,加上战乱,天目釉在中国国内渐渐消声灭迹——不是说完全没有传世的了,而是无人问津,乃至近于消失状态。
尤其是曜变天目建盏,据说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三件半。完整的三件在日本,只有半件在中国。在日本的那三件均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,分别藏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、藤田美术馆、大德寺龙光院,每七年才开放展览一次。而存于中国的半件是2009年杭州市上城区遗址出土的残片。
现在在国际上提到建盏、天目釉,大部分人认为是日本的——这也怪我们自己不争气,好多好东西一定要等被别人抢走了才知道珍贵。
还好,2011年,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还成为了“中国建窑建盏之都”,希望后面能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荣誉夺回来吧!
总结
宋瓷之所以成了宋代工艺美术中最突出的成就,这跟宋代的经济文化发展是紧密相关的。
宋代崇尚自然,善于从天然的形态中发现意趣,因此让瓷匠们关注釉色的变化和瓷器本身的质感,并不断钻研,从而造就了造瓷工艺的提高。
同时,宋代的官府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,虽然有庞大的官办手工业机构,但没有形成垄断。相反官办手工业通过向市场购买的方式,给予了陶瓷业强有力的扶持(就跟现在的国家采购一样)。宋代各地的陶瓷从业者,既可以用优质的产品来赢得官府的认购,也能以自身的人力、物力成为官办手工业的一部分。这样一来,使产品种类增加、生产规模扩大,制作技术也因为竞争而提高,创造出了造型和装饰上更完美的瓷器。
宋瓷以其高品质及实用性,成为了出口的主力产品。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,尤其是日本、高丽、南洋、印度、中西亚等地区,更是对宋瓷视若珍宝,疯狂抢购。
时至今日,宋瓷仍是古代中国艺术品的象征,誉满全球。只可惜现在很多工艺已经失传,还有很多传承后继无人,市面又多鱼目混珠之作,沦落至此,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。